您的位置: 首页 >非煤监管>详细内容

知识科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04 浏览次数: 【字体:

所谓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1)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实施有限空间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过本企业负责人批准。

(2)明确具体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应当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3)作业审批

实施有限空间前应该按照本企业制定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文件应存档备案。

作业审批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门或主管领导对有限空间作业将采取的人力资源、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4)安全交底

实施有限空间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5)设备安全检查

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6)开启出入口

开启有限空间出入口前,应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可燃气体、蒸汽,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

作业者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

(7)安全隔离

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汽、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有限空间的通路。

(8)气体检测

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小时监测一次,作业中断超过60分钟应重新进行检测分析。

(9)机械通风

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

应向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不应该使用纯氧进行通风。

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应全程运行。

(10)二次气体检测、二次判定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

a)机械通风后;

b)气体检测时间与作业者进入作业时间间隔30分钟以上时。

作业负责人根据二次气体检测数据,依据评估标准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重新进行判定。

(11)个体防护

应根据危害程度正确选择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进行作业。包括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和呼吸防护用品等。

作业现场应至少配备一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作为应急救援设备。

(12)电气设备及照明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电气设备、照明用具应满足防爆要求。

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应符合GB/T 13869《用电安全导则》的规定。

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36V。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霜的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

此文摘自市局培训资料